// 因厌弃微信封闭的生态,本文(及今后新作都将至少提前一个月)首发于我的内部通讯电子邮件组——增长黑客周刊(GHacker Weekly),限免订阅请访问:http://ghacker.vip。每周一下午 5 点左右更新。 1)在腾讯集团新近出版的内部刊物《三观》中,马化腾便在前言写道:「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从实时通信到音视频等一系列基础技术已经准备好,计算能力快速提升,推动信息接触、人机交互的模式发生更丰富的变化……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也已打开。通信、社交在视频化,视频会议、直播崛起,游戏也在云化。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意味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实体和电子方式的融合。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 过去工程师很少走到前台来与客户接触,但在数字化过程中,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甚至工作的流程、生意的逻辑、行业生态都在剧变。」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a16z)本月也在博客发布文章《Meet Me in the Metaverse》,阐释他们对类似概念「Metaverse」的理解: 「Fully emergent social experiences that model the serendipity of the real world will become the norm through two key trends: the proliferation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and the evolution of AI into both creator tool and companion.」 (翻译:模拟现实偶然性的、完全新兴的社交体验,将因为如下两个关键趋势而成为常态: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延展和 AI 进化成创作和陪伴的工具。) 早在 2016 年,Epic CEO 就开始鼓吹 Metaverse 这个词(见这里)。还有一堆区块链项目,也将行骗吹逼插上了 Metaverse 的翅膀(见知乎词条「元界」)。 简单归纳共通之处:用更先进的技术,让虚拟世界更加拟真,使人们无缝地「虚实转换」。 2)作为互联网人,被资本风口和造词运动戕害多年,我对任何新冒出的事物保持审慎。 加之我又是一枚科幻爱好者,饱览超未来题材电影无数,于是对现实与虚拟世界水乳交融的疯狂设想早已见怪不怪。拿到关键词「Metaverse」,立马脑补《头号玩家》《黑客帝国》《铳梦(战斗天使阿丽塔)》《瓦力(机器人总动员)》里充斥白色平滑圆角电子设备的未来世界。 其实,我们早已行驶在通往这科幻未来的康庄大道上。 尽管我们没有人均一只机器忠仆打理家政,但 Siri、小爱们早已是日常查阅新闻天气的个人秘书;尽管我们没有全息影像的触控键盘,但隔空投屏、无线充电、磁悬浮等无接触技术设备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尽管我们不能下载功夫、上载新生、备份大脑,但 AR/VR 和 Lidar 已在拓展我们感官视野的边界。 所以,在年底突然炒作起全真互联网/Metaverse,是因为什么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新进展(比如 GPT-3),还是新一场造词运动的序幕?怀揣此问,本周我在一个海归创业小伙伴的微信群里,跟大家展开了激烈讨论。 3)以 Memo 的形式,记录一些发在群里的讨论: - - 如何判别某种技术是否属于 Metaverse 的范畴?有几种理解/猜疑:
- penetration(用户渗透度)逐渐到了,很多东西不再小众?
- 在这个宇宙有多少 % 的事物是 AI 生成的?
- AI 做成某件复杂事情的准确率显著提升到某个 %?
- - 这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一角?
- 智能手机最初是作为个人电脑的配件,但现在个人电脑成了智能手机的配件。
- 不要说到未来就是全息、AI机器人、脑机,那是科幻小说的未来。现在的 Metaverse 还没到 AI 阶段,还是在 Avakin Life/Facebook Horizon/IMVU/Roblox 的阶段。未来可能是把同样的东西换到新的介质上(VR、Digital Humans)。
- 现实中的技术发展就是从 Web 的 Wall 变成了 Snap 的视频+贴纸,聊天室从文字变语音。所以 Metaverse 或许没有一个明确的「进入时代」的显著标杆,更多是渐进式、无法察觉的。
- 如果要有,显著标杆就是,2D到3D的变化。ID 变成 Avatar,Message 变成实时语音,UI 交互变成沉浸互动。
- - 我们是否早已研发出 Metaverse?
- Second Life(很早年的一个暴露年龄的网游社区)、WOW 都能「bring in people, create social identity and form strong connections」,但受限于时代,无法击穿过亿 DAU,所以只是部分现实玩家的虚拟精神寄托。
- 当年有一对美林证券的夫妇,辞职在 Second Life 里赚钱谋生。
- Roblox 的每天聊天数 = 55,大于微信和 QQ。
- - 如何理解虚拟和现实的交融?
- 有人理解:这是一个量变带来质变的事情。也就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你是觉得每天你是活着这个世界里面,休闲的时间刷刷手机,还是你活在虚拟世界里面,上班的时候退出来赚赚钱。这是两种认知世界的形态。重点在于你对你自己的认知到底是什么。
- New Identity(区别于现实id,更丰满更贴合自己),New Experience(比现实更好的体验,比如更放飞自我的电音节,随时随地的基于真实超越真实的沉浸体验),New Connection(新的完全基于虚拟世界的组织group,有效率有经济体系)。几乎所有的高频长时的人类行为,今天大都可以脱离线下肉身。
- 虚拟的价值最后要和现实位列同等。不是现实以外的避风港。
- 线上信息只是现实的延展标注,还是虚拟存在就有其本身独立的意义?例如,比特币已经不是现实的延展标注,反倒让现实世界的货币体系乃至交易体系与它挂钩,且有仅限于虚拟世界的独特意义(现实世界无法满足,比如跨境支付)。主播、在线教育只算线下价值线上分发传播。
最终大家得出结论:资本和创业者都需要造新词。Metaverse 大概率是又一个 buzzword。 4)感觉 2021 年初创企业只有两种了:搞新消费品牌的,和搞 Metaverse 的。如果你够会讲故事,还可以在 Metaverse 里搞消费品牌。祝三年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