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顺:为民谋福利的好村官

[复制链接]
查看: 1801|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4:4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卢太卫  陈荣霞
"你们不用采访我,要多采访西高村的父老乡亲们。" 7月2日,记者来到卫滨区平原乡西高村,本想采访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河南省全顺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西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全顺,没想到刚见面,他直接把记者"推"了出去。
"你就不怕别人说你的坏话?作为一名村干部,不可能对得住村里的每一个人。"看着李全顺这样干脆,记者也直截了当。
"不怕,我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我曾经得罪过某些人,那肯定是他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李全顺自信地说。作为公司老总、村官,李全顺很忙,说话的当口,他便又去处理别的事务了。
农电改造,机井配套,修路富民,惠民举措直达田间地头
夏季的乡村郁郁葱葱,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西高村的土地,以种植蔬菜居多,此时的豆角、西红柿压弯了棚架,时令小青菜青翠欲滴,好不惹人眼。虽然天气炎热,成熟收获的喜悦,让村民没有了酷热的羁绊,辛苦忙碌在乡间地头。
此时,村民王新文正在田里施农家肥。王新文今年66岁,精神矍铄,一提到李全顺,他便赞不绝口。"现在村里有犁耙齐全的大拖拉机,还有适合小地块的农用拖拉机,收个庄稼,种个地,那真是一个方便。这都是得益于李全顺。"去年2月份,李全顺看到一些村民因为没有合适的农机具而延误了农时,他急在心上,立即决定购买犁耙齐全的大型拖拉机,解决村民耕田的困难。后来,李全顺又发现西高村还有许多面积较小的庄稼田,大型拖拉机进不去,就决定再买一台适合小地块使用的农用拖拉机。50多名村民自发敲锣打鼓的给李全顺送锦旗,衷心感谢李全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正说着话,送肥的大卡车直接开到了地头,王新文忙碌起来。20多分钟后,一大车"粪水"便灌进了农田里,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臭味。记者感叹他的辛苦,王新文笑着说:"这方便多了,以前这些农家肥都需要人挑到庄稼地里的,现在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地头,大车开进来,上肥、耕种、收获,省去了好多人工。"
记者这才留意到西高村的田间路均是水泥路,虽不太宽敞,但很平坦,村民骑着车子,直接到自己的田间。村民任富荣干完了农活正要回家,她是骑着电动三轮车来田里的,农具放在车上,很是省力。任富荣说:"现在,农田里耕作的大多是年纪偏大的人,扛个锄头、带个铁锨很是不方便。现在好了,道路方便,骑个车就到地里,人不用出大力。"任富荣是个健谈的老人,她指着旁边的一座小房子接着说:"这是我们村的机井房,里面水泵、电路配套齐全。需要浇地,只要拿来钥匙推上闸就行了。过去浇地时,不但需要这家借水泵,那家借电线,还得把水泵、电线、闸刀拉到地里,拉来拽去的,每年最怕的就是浇地,尤其是年纪大的人。"
说起李全顺为村民所办的实事,那真是比树上的树叶还稠,坐在这里说几天也说不完。去年,李全顺出资8万多元为西高村安装的路灯亮起来了,村民再也不用为夜晚出行担心了;西高村的道路因年久失修变得凸凹不平,每逢雨天就会积水四溢,李全顺毅然拿出60万元修建了近900米水泥路,并配套修建下水管道。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助,找到李全顺没有不伸手援助的......

一名女工正在吃着卤面,一只手里还拿着一个包子。记者笑着说,卤面配包子,吃法还真独特。女工说,吃饱了就行,车间的活还赶着呢!这个女工叫王学玲,今年40岁,家就在西高村。她说,原来是自己做生意,也挣了一些钱,不过风里来雨里去的,确实很辛苦,公司就在村里,离家很近,到公司上班也很不错,还可以照顾孩子。她爱人也在这里上班,两个人每月几千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田里的农活,很不错了。
像王学岭这样,村子里一家几个人在公司上班的很多。王学岭吃完了饭,她的包子和一份卤面全进了肚子,连同周边的几个人都是碗空盘净,没有任何剩余。记者环顾四周,发现食堂没有倒剩饭的泔水桶,员工都是吃多少,打多少。旁边的工人说,我们这里已经是习惯了,李总说,粮食绝对不能浪费,那是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这名工人讲起了他亲眼看到的一件事,有一次,一名新来的工人吃饭时剩下来了一些鸡蛋汤,想偷偷地倒进洗碗池冲走,这时,李全顺正好走到了他的身边,问他为什么要剩饭时,这名工人说因为不好吃。李全顺二话不说,端起碗,把工人剩下的鸡蛋汤喝了个精光。
与工人正聊着,看见李全顺端着一份大米走了过来,记者不禁流露出惊讶地眼神,悄声问身边的工人:"李全顺每天都和你们一起吃饭吗?没有专门的小食堂?"工人说:"是的,只要没有外事活动,李总和工人一样排队打饭。"这名工人叫王中华,他说,一次吃饭时,他看见自己的馒头皮上有个黑点儿,就把有黑点儿的馒头皮剥了下来扔到地上,李全顺看到了,弯腰拣起来,把上面的灰吹掉然后自己吃了。王中华看到后,被李全顺的实际行动感化,从此以后再没浪费过粮食。
如果确实有饭局,李全顺去外面吃饭时,他也是杜绝浪费,把饭店剩下的饭菜都打包带回来再吃。有人说李全顺傻、憨,自己挣得钱不会花,不会享受生活,他为村民、公益事业慷慨大方,对自己却严格而苛刻。他和工人穿一样的工作服,一起到职工食堂排队吃饭。外来的客人,一律是到食堂吃饭,并且不开小灶,不另外做饭加菜,和工人们一样吃在一起,这样一年就为厂里节约招待费几十万元。这次记者当然和别的客人一样,吃的是李全顺安排好的饭菜:一份大米,一份鸡蛋西红柿。虽然很简单,但却觉得津津有味,如果每个单位都能像李全顺这样,一年全国将会节省下多少钱和粮食?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俭省节约,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这就是李全顺。
造福乡邻,回报社会,敬老爱幼,全心全意为村民谋福利
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西高村的村子,开始了下午的采访。此时正是午间最炎热人犯困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很少,想找几个采访的人,确实有点儿困难。
在一家小商店里,店主昏昏欲睡,当记者问他:"你了解李全顺吗?"他一下子来了精神,站起来说:"你们是来采访李全顺的吧,他可真是个大好人。"自从李全顺当上村官,村里困难户都得到照顾,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里没有人上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支部建设等项项工作都走在前面,西高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从当选村委主任第一天,李全顺就对全村群众公开承诺:"乡亲选我做'村官'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花村上一分钱,不吃村上半两面。请全体村民监督我,发现我有损害村民利益的事,按一万倍处罚我。"
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10年来,他没领过村里一分钱工资,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的差旅费,反而是他把政府发给他的工资分毫不留地分发给村干部,还把政府发给他的奖金分发给村上的五保户。
自从他当上村官后,昔日不起眼的小村庄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村里面貌变新了,李全顺投资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为村里修路、开挖排水沟、安装路灯、亮化美化街道、建设健身康乐园、安装监控器,让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
捐资助学,李全顺自费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对村校学习好的优秀学生和考上大中专各类学校的学生分类进行奖励;
  商海沉浮20多年,全顺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一个求真务实的农民出身的现代企业家,李全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作为拥有数亿资产的企业家,他永远保持着勤劳善良、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他带领全顺人把无限的工作激情都投入到了他的全顺事业中,并确立 了"铸造精品王牌,打造百年老店"的远大目标。
    河南省全顺线材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张祖新说,李全顺在卫滨区工业园区成立河南全顺铜业有限公司,3期共投资43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21.86亿元,实现利税23.6亿元。
  该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设备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瑞士,产品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企业生产的高精铜箔、集成电路排线、集成电路底板材料等产品用于航空航天设备、导航设备、飞机仪表、军事制导系统、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配套锂电池、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手机电脑线路板等电子元件。
  该项目上马后,河南全顺铜业有限公司将成为全国铜产品加工利用的龙头企业。届时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届时,全顺铜业将以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团队以及良好的声誉为依托,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定会将全顺铜业办成全国铜产品加工利用的龙头企业。那时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贡献,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当所有喧嚣过后,真正能够被历史所铭记的,还是那些利国利民的人和事。从百姓的口中,得到了一个真实的李全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只有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一切以百姓的意愿为皈依,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政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转播 分享 微信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