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 到过义乌的人,不尝尝当地闻名的东河肉饼算是个不小的遗憾。当你走进任何一家东河肉饼店铺,就能看到精彩的表演:师傅手中的那块面团,随着双手的旋转扯拉,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很快便制作而成。紧接着,师傅又把大饼放进一口平底锅中,随着“滋滋”的油煎声,不到一分钟,一个散发着葱香、色若琥珀的肉饼就会摆到您的面前。这饼就叫东河肉饼,也可以叫它夹肉双层麦饼。这饼诞生地在义乌城西街道东河村,因其制作考究、味美色佳而美名远扬。在义乌城区的湖清门、县前街等诸多小巷小店都能找到卖东河肉饼的小吃店,义乌一些大饭店、宾馆也把东河肉饼当作特色小吃推荐给顾客。 东河肉饼始发于清朝嘉庆年间。据说,只要有东河人出入的地方,就一定有东河肉饼。现在的东河人已将这一传统点心打入高档宾馆,义乌城区及一些乡镇小店均可吃到东河肉饼。凡吃过东河肉饼的人,无不称赞它的独特风味。东河肉饼由两层麦饼粘连,中间夹着肥肉与葱,却薄如宣纸。东河肉饼鲜香、油而不腻、色泽光亮,真可谓义乌小吃一绝。 美味的东河肉饼选料十分考究。面粉要上等的,因为好的面粉黏性好。面粉中加点食盐,然后掺水和成面团,待10分钟后切成长条,再摘成面团。面团要摘均匀,一般0.5公斤摘成25个至30个为宜。馅是猪肉为主,加适量青葱、精盐、味精。猪肉选三层肉为最好,剁成肉泥备用。 制作时,先拿两个小面团叠在一起,用手掌轻轻压成两个约半厘米厚的小面饼,再在两个面饼中间夹少许肉馅,然后左手捏着饼身,右手扯着饼沿,双手紧密配合旋转扯拉,随着一下正一下反地旋转扯拉,不一会,肉馅中青葱的色泽透过越捏越薄的饼面渐渐地明晰起来。当饼拉到半径约5厘米大小时,整个饼已薄如纸张,点点青葱清晰可见。肉饼拉好后要用平底锅来煎,煎时要掌握火候。煎饼前,先用猛火将锅底烧红,再改文火,然后在锅内涂上食用猪油少许,等饼面煎至发黄至琥珀色,即可品尝食用。
赤岸豆皮素包
赤岸豆皮素包 油润白净的豆腐皮在浸润了之后,被裁成一张张小片,经师傅的巧手一摆弄,豆腐、青菜、萝卜、糯米等馅料立即被包裹在小小的豆腐皮内,透过薄如蝉翼的豆腐皮,里面的馅料一览无余。豆皮素包在义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到了清明、冬至的时候,这道菜便是主妇们的必做之菜。豆皮素包裹好之后用油炸成金黄色,端上桌的素包皮层松脆突出了豆香,里层鲜嫩增强食欲,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因此在义乌,大多数的农家餐馆里也少不了这道菜。 做好吃的豆皮素包,除了里面的馅料要鲜嫩美味之外,包裹馅料的豆腐皮也非常关键。豆腐皮,一名豆腐衣。义乌做豆腐皮最出名的地方当属赤岸镇朱店村。据村中老人回忆,以前该村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架起两三口炉灶,煮豆浆制豆腐皮,做好的豆腐皮挑到各大集贸市场去卖。现如今,朱店人自己办起了厂,豆腐皮制作也上了规模。据说在朱店,豆腐皮制作已超过百年历史,一些村民世代从事豆腐皮的制作,技术非常娴熟。他们做的豆腐皮最大的不同就是滑腻如脂、轻薄如纸,这需要师傅对揭皮时间的掌握恰到好处。 从豆腐皮制作间可以看到,里面蒸汽腾腾,看不清制作间师傅们的脸。他们见到锅里结起一层薄薄的豆腐皮,就娴熟地从一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用两根细竹竿,从结成的豆腐皮下面挑起,捞出一张张透明带着微黄的豆腐皮,一张张整齐划一地晾在竹竿上。待晾干之后,这些豆腐皮就可以包装妥当,销往各地。义乌出产的豆腐皮多采用优质黄豆、天然泉水制成,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可能是赤岸山区的水好,做出来的豆腐皮味道也特别鲜美。 赤岸的豆腐皮将豆皮素包美味发挥得恰到好处,而豆皮素包的馅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再以素为主,馅料里面加点肉馅,比如萝卜、牛肉等,荤素搭配更显美味。若纯粹用肉馅包裹,则豆皮还需要炸得更加酥脆些,如同干炸响铃,才能品出肉质的鲜美、豆皮的松脆。
|